英超新闻

曼彻斯特内战:没有硝烟,却充满伤员的青训斗争

英超新闻 2017-03-16 18:45:41

这是一个湿冷的星期六。曼彻斯特南部有一片人们视若无睹、充满泥泞的小足球场,旁边就是默西河(River Mersey)的其中一段。河畔有一行用来挡风的大树,但是刺骨的寒风总是从两棵树之间吹过。小孩儿早就将小树苗拔走,拿到其他地方卖给别人。

球场上,各式各样的孩子在踢球:4、5岁的小孩在接受训练,各有3支U9和U10队伍在等着踢对抗赛;也有小狗在场内自由自在地奔跑,它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衣室门外,一位女士在收集会员费:每人2英镑,如果有兄弟姐妹的就能打个折,这样两个人就都能参加了。

貌似遥不可及的老特拉福德其实就在西北方约6.5公里以外,其中要经过一些平坦的斯特雷福德镇(Stretford)里的郊区道路;伊蒂哈德球场在东北方9.6公里外,路上要越过Rusholme区和从前煤矿资源丰富的小镇Ardwick。

然而,这些原本只属于政坛争夺的区域如今逐渐变成了曼联和曼城的新战场。而那些冻得哆嗦但仍然在欢快玩耍着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了这两支俱乐部奋不顾身去争夺的资源。

追根溯源,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在那个小球场的更衣室内,阳光穿透了潮湿而破烂的屋顶,奖杯陈列柜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奖杯,反射着金属的光芒。那些赢得一切荣誉的孩子们后来被琢磨成天才,他们的照片就挂在奖杯柜的对面。

那些孩子们的名字如今都耳熟能详,比如马克斯-拉什福德、丹尼-维尔贝克、韦斯-布朗、杰西-林加德,还有拉斐尔-莫里森,尽管只是被琢磨成昙花一现的天才,他8岁的时候在这里曾经闪耀着无比璀璨的光辉。

球场——没有硝烟,却充满伤员的战场

站在球场边上的除了有家长和教练,还有球探。他们要塑造足球世界的未来,他们要俘虏拥护者的思想。他们穿上俱乐部的运动服,在笔记本上疯狂地做记录;他们掌控着未来黄金一代,他们能为孩子们提供一球成名的机会。

“说起来可能有点可笑,但是他们关注着一些3、4岁的小孩儿,”戴夫-霍洛克斯(Dave Horrocks)说。他是弗莱彻摩斯流浪者青少年俱乐部(Fletcher Moss Rangers)的主席。在这个球场上,他们一次又一次培养了战争的赢家。

“当一个3岁的孩子正在跟着足球跑来跑去,球探就会问这孩子还有没有参加别的俱乐部。这真的很可笑,因为他们仅仅在18个月前学会走路。自从马克斯(拉什福德)一战成名,人们就问我能不能在孩子们5岁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完全不能。人们总是有一些非分之想。你能看到有些孩子的身形不错,或者速度不错,但是成为职业运动员?(这个说法)太荒谬了。”

超过30年了,霍洛克斯对足球的热爱让他日以继夜地站在这个球场上,他的儿子甚至是孙子都曾经穿上过弗莱彻摩斯流浪者的黄色和蓝色队服。他对这些男孩女孩的关怀,不单纯存在在足球层面上。

拉什福德、维尔贝克和林加德等人,曾经为弗莱彻摩斯业余俱乐部赢得诸多荣誉。

“我会以‘街童’来形容大部分在这里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就是在街上度过的,所以他们很顽强。很多父母穷得根本没多少钱过日子。我们试着让孩子们对生活和未来有所期待,但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了。这真的是太疯狂了。”

“他们在9周岁生日之前不能与任何俱乐部签约,但有人会提前向孩子们承诺一些事情。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令人悲伤的,因为那些父母看到的是改变生活的曙光、孩子要成为巨星、甚至是买上劳斯莱斯过上好日子。他们的想法不单纯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他们错误地理解摆在面前的到底是什么。”

“家长和孩子们以为他们已经加入那支队伍了,其实他们还没有。不到9岁、不到孩子的名字出现在合同上面之前,他们都没有。我问过那些孩子‘你们要为谁效力?’,他们说‘曼城’或者是‘曼联’。不是这样的,他们去的只是发展中心。”

青训——宁滥勿缺的军备竞赛

豪言壮语

几年前,这座引人注目的曼彻斯特内战在豪言壮语的铺垫下重新展开。来自阿联酋阿布扎比的赞助将曼城彻底武装起来,更在市中心的丁斯盖特(Deansgate)放置“欢迎来到曼彻斯特”的浅蓝大海报,海报的主角就是前曼联前锋特维斯。曼联当然也不甘示弱,弗格森爵士批评曼城是“吵闹的邻居(noisy neighbours)”,更是“一家心眼小的小俱乐部”。

如今至少在表面上,一切都风平浪静。两支队伍都不倾向于在公众面前作秀,他们的老板也甚少公开露面。公然敌对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那都只是在表面上的。在西北部的足球场上,甚至是在学校操场、教室和后花园里,两支队伍之间的角力变得空前激烈。

这些可能成为未来巨星的小孩子有如鱼缸中的金鱼,每天被两位潜在顾客重点关注着。也有一些十几岁的小球员,在两支队伍的青训系统之间不断徘徊。

当然也少不了那些球探和教练们。曾在曼城工作8年的戴夫-哈里森(Dave Harrision)最近成为了曼联的球探,他还找到了以前在曼城和利兹联的同事罗尼-库西克(Ronnie Cusick)和林登-汤姆林森(Lyndon Tomlinson)前来与他在曼联共事。

弗格森爵士曾经批评曼城为“吵闹的邻居”。

“当曼城获得了丰厚的赞助并兴建了伊蒂哈德培训基地的时候,他们得到了所有最好的东西,”曾在2001-2014年担任曼联球探的戴夫-霍布森(Dave Hobson)说。他现在是职业足球球探协会(Professional Football Scouts’ Association)的负责人。

“我们所有人都和弗格森见过面。他在桌上放着一瓶红酒,也经常表扬我们的工作。”

“但是你能做什么呢?当某人所得到的待遇比你们能提供的要好,你能做些什么去引诱他过来为你们工作呢?你给他开张支票就好了。”

没错,你给他更多的钱就好了。当时,据闻曼城给很多兼职球探涨了一倍工资;而曼联则聘请了更多人员,当中包括在学校蹲点的球探和位于卡灵顿的AON训练基地的教练。

曾经,霍布森的影响力覆盖整个曼联俱乐部:从U9梯队到一线队都有他曾发掘的人员。“球探是一家俱乐部中最不被关注的群体,”霍布森说,“球探发现了一名球员,经纪人就会找到他的地址。”

“没有球探去引进人才,一家俱乐部根本是运作不起来的。如果你没有球员,那你怎么去培养球员呢?”

“然而,这已经成为了一场军备竞赛了。”

免费午餐

圣比德书院(St. Bede’s College)是一所有着140年历史的私立学校。学校的位置在处于弗莱彻摩斯俱乐部和伊蒂哈德大球场之间的Whalley Range郊区,每学期的学费是3595英镑。

如今,任何一位加入了曼城青训营的在校生能够获得长年学费豁免,即便他们在16岁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之前就被俱乐部放弃,曼城仍然会全额资助他们在该校上学。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好事。去年夏天,这所学校有42%的考生在GCSE拿到A*或A等,印证了培养全人发展胜于单纯发掘体育天赋。也有人说,曼城提供的条件有点过好了。

这也是一种强而有力的武器。曼联92班的本土大军改变了当代英伦足球的格局;25年过去,曼城正在努力抓住青少年人的心,并逐渐打造着浅蓝色的曼彻斯特。

2015/16赛季,曼城在青年足总杯决赛两回合2-4负于切尔西,首发中有8人出生于曼彻斯特。目前在所有曼城青训营的球员当中,有三分之二是来自曼彻斯特的。

上两个赛季,曼城都屈居青年足总杯亚军;冠军切尔西已经连续5年进决赛,夺冠4次。

“10年前,我们这的孩子都穿着曼联或者利物浦球衣,”马特-维科特(Matt Wackett)说。他是位于柴郡(Cheshire,曼市以南)的埃格顿(Egerton)俱乐部的U5-U7梯队教练。“现在,大多数孩子都穿上曼城的球衣了。”

“对我们来讲,这些俱乐部和其引援方法是挺见利忘义的。(他们的)重点在于广撒网,将人才尽可能地招到旗下。但随着时间过去孩子们会被遗弃,剩下的就只有6、7个人。”

“他们在招揽最好的球员去增强球队的实力,但同时也在提高自己在社区的曝光度。这既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粉丝,又能发扬自家品牌。”

最近曼城向维科特的队伍发出邀请,他便带同U5梯队前往伊蒂哈德校园接受一节训练课。30名5岁孩子当中,有些甚至连球都踢不动。

“这就是博取家长和孩子们的欢心的手段之一,”维科特说。“他们要在家长身上做出投资,尽管到最后家长就是每周要带孩子去训练一到两次的人们。”

“曼城会定期地邀请曼市西北部的球队,去他们那儿参观校园和设施,也会安排一节训练课。这真的成为了孩子们的抱负,‘我想穿着曼城球衣比赛’,孩子们被吸引住了。”

“如果有人问那些孩子想不想去曼联,有些可能会充满稚气地回答‘额,不,我们不想去那里’。”

改朝换代——谁是新的曼市守护者?

如此现象并非司空见惯。曼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占据上风,想想那支在1986年3-1击败曼联赢得青年足总杯的队伍就知道了:安迪-辛奇利夫(Andy Hinchcliffe)、保罗-雷克(Paul Lake)、大卫-怀特(David White)和布莱特维尔兄弟(Ian and David Brightwell)。不过自1987年曼联从曼城引进当时14岁的吉格斯开始,弗格森着手整改曼联青训系统,进而打造曼联皇朝和红色的曼彻斯特。

尽管如此,曼城也培养了不少年轻好手。肖恩-赖特-菲利普斯、史蒂文-爱尔兰、丹尼尔-斯图里奇、迈克尔-约翰逊、米卡-理查兹和内杜姆-奥诺哈都是本世纪前十年从曼城青训提拔到一线队的球员们。

不过当时曼城的经济模型可不像现在这样。那是一个曼城需要顾及到俱乐部生存问题的时代,他们遭遇经济困难,甚至在1998/99赛季跌到第3级别联赛。与现在的伊蒂哈德训练基地相比,当时的设备条件非常不堪入目。

2014年,位于曼市东部的伊蒂哈德基地正式启用,工程造价为2亿英镑,当中有16个天然草球场、能容纳7000名观众的预备队大球场、3个大型健身房和水疗设施。

从前,曼城青年球员只能在普拉特巷(Platt Lane)训练。这座平淡无奇的体育中心是属于市政府的,当中只有6名员工。那儿没有任何安保设施,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随便进出。

这是曼城以前的青训基地:两个大足球场和两个室内场馆,普拉特巷一览无遗。

“场子的优先使用权是属于社区人士的,”1998-2009年作为曼城青训学校主教练吉姆-卡塞尔(Jim Cassell)回忆道。“周三下午,当地学生要用场子,而我们的U16梯队只能在晚上9-10点训练。有时候那儿会举行婚礼,有时候是葬礼,所以我们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到哀悼者。”

“因为被过分使用,那个球场是颠簸不平的。如果你走错了室内足球场,你会看到一帮计程车司机在踢球。有时候一些瘦身课程在那进行,我们要把房间让给他们。”

当时在曼彻斯特的另一边,曼联有着所有的本土巨星:莱恩-吉格斯、保罗-斯科尔斯、尼基-巴特、内维尔兄弟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无可媲美的经济优势,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

“曼联成功的秘诀在于将本土球探网络扎根在整个社区,成为真正的势力,”曾担任曼联球探主管16年、在去年卸任的德里克-兰格利(Derek Langley)说。

“当时曼联有着更高的标准,因为他们有着那种吸引力。他们有着历史。”

“作为曼联人,我不希望任何球员流失到任何俱乐部。所有球探也被灌输同样的概念,而他们当中有99%都是曼联球迷。”

“我们要确保球探们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我们不希望离间任何人,也不希望激怒家长们。我们要和尽可能多的俱乐部建立关系,并展示给他们看,我们是在正确地做事,”兰格利说道。

卡塞尔,那位前曼城青训主帅也认同兰格利的说法,“我们认识所有的曼联员工,反之亦然。我们都相互有着至高的尊重,也很享受与对方进行的比赛。”

“某一年我们有支更好的队伍并击败了他们,可能下一年他们就会给我们带来较狠的结果。不过我们两边都明白,我们都是在竭尽全力为各自的一线队培养球员。”

前曼城青训主帅卡塞尔认为,以前曼联和曼城在青训上互相尊重和支持。

从2008年9月1日来自阿联酋的曼苏尔酋长(Sheikh Mansour)完成收购曼城开始,曼市足球局势发生了彻底的动荡。同日,罗比尼奥以3200万英镑的身价加盟蓝月亮,另外孔帕尼、萨巴莱塔和德容相继加入;后3人是2012年曼城夺得英超冠军的核心成员。收购完成之后,曼城的方针更是要赢得未来。

“显然,那些改变在很早阶段就开始实行了,”那位前曼联球探主管兰格利说。

“我们意识到很大的挑战正在来临,而我们也尝试跟他们正面对抗;但考虑到他们所获得的财力,正面抗争根本是不可能的。”

“从物色人才方面,他们就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你需要有蹲点的球探,他们要亲自到各个球场考察球员。你需要有完善的分析系统,不过那些信息还是需要人们去亲自获取。”

“他们所落实的基础设施工程为曼联的历史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他们为圣比德学生提供免费教育更使曼联面临重大挑战。”

因此,这场斗争迅速蔓延到各个层面。曼城选择大兴土木:兴建设施、投入资金、在伊蒂哈德球场附近的克莱顿区(Clayton)开发棕地(brownfield site,意为被弃置但仍可重复使用的土地)成为伊蒂哈德足球学校。这是一场人力资源争夺战,目标是小孩儿、教练和球探。

在曼苏尔酋长入主后不久,曼城就在2011/12赛季夺得英超冠军。

“当我还在曼联时,我们双方有着一个共识:不挖角对方的员工,”曾在90年代为布莱克本培养出一代优秀年轻小将的兰格利说。

“我和曼城、利物浦和埃弗顿的团队们有着非常好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都会发生改变的,你阻止不了。你甚至会面对身边的人想着‘他们貌似做得比我们好’的情况。”

“我当然希望能够站出来说挖小孩儿的情况从没发生,但我们深知有些事就是发生了。”

“有关当局有必要规管这类事件,但这些事有时候确实查无实据。你要想想那个小孩儿的生活方式、言行举措和人体系统如何受到这些事情影响。而无力竞争的俱乐部又如何被改变呢?”

“此时此刻,这儿成为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地雷区。”

梦想与现实——奋力追梦,伤亡惨重

那么,对于那些曾被认定为未来却在小学还没毕业时就成为过去的孩子们,他们到底何去何从?

先看看一个可能成功的案例。詹姆斯-麦卡蒂(James McAtee)被誉为英格兰最有前途的新秀之一,他11岁时从曼联加入曼城被一些蓝月亮员工比喻为他们自己的“吉格斯时刻”。

“第一个给我打电话的就是曼城的人,”父亲约翰(John)说;他曾经是职业橄榄球运动员。“他们派遣两名教练来到学校,看到吾儿在操场上踢球。其中一个教练发现他能稍微踢几脚球,就把他带到普拉特巷了。”

“他在9岁时跟曼联签约,因为他哥也在那儿。我要工作,不能带一个到这,再带另一个到那。但是他哥没有踢出来,所以我觉得弟弟换个地方可能也比较好。所以他在11岁就去了曼城。”

摆在曼城面前的是一颗尚待琢磨的珍珠。有人将马上就15岁的麦卡蒂与威尔希尔相提并论,因为他能够盘带、射门、传球和抬着头跑步;而且,他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停地被提高。

“他很爱这样的生活,但是这是很辛苦的,”父亲说。“每天的时间都很漫长。每天早晨他要早起回到圣比德训练,中午就要离开学校去曼城基地接着练,然后再坐地铁回家。他每天要训练12-13小时。”

“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你看看他身边还有多少个同样的孩子。每个人都想成为职业球员,难道不是吗?”

“挺难的,他不是身材最出众的孩子,但他确实逐渐成为一个球员了,他不断地进步。不过当你看到他们这么享受,当他从更衣室出来以后就问‘爸,我踢得咋样’,这种感觉同时也真的很棒。”

成功者排除万难最终一枝独秀;牺牲者带着梦想前来,却只能带着遗憾离开。

“我的儿子当时只有5岁,踢得挺好的,”有一位选择匿名的父亲向BBC说。“他踢了场比赛,进了7、8个球。赛后有曼城球探找到我,说孩子给他留下印象,希望他能加入曼城。”

“我当时非常非常自豪。当有人跟你讲你的儿子可以去曼城或者曼联,你立刻就会想答应他。”

“然后他在那儿苦苦挣扎,他彻底怯场了。与朋友们训练和在发展中心训练的区别太大了,就算小小年纪就要面对着巨大压力。我很快就发现了。”

“他在那儿待了12周,到了后期他甚至不敢在对抗赛中拿球,水平比刚去的时候少了一半有多。他很痛苦,自信心大幅下降。”

“我知道快要收到电话了。我们被告知他要被开除了,但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讲。我记得当时他坐在楼梯上哭了一个小时,他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这对他的打击很大。在那个年纪,这样的遭遇对他造成很大影响,差不多两年后他才恢复正常状态。”

曼彻斯特内战——到处都是战场

如今“曼彻斯特冷战”已经逐渐发酵成如此境况:范佩西、菲尔-内维尔和弗莱彻的儿子都在曼城梯队接受训练,15个月前曼城U14队9-0血洗曼联U14,曼联在过去4个赛季三夺U21英超冠军,而曼城则是U18英超联赛的卫冕冠军。

这场内战中的小规模斗争不断进行,各个根据地不断被占据;不过哪边占有优势呢?而怎么样才算是赢得战争呢?曼彻斯特到底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

“我觉得天秤逐渐倾向于曼城那边了,”曾一度是曼联青训球员的前曼城青训主管卡塞尔说。“曼联夺得那么多座冠军奖杯,又赢过欧洲冠军,曼城的确只是在后面急起直追。不过毫无疑问曼城已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财政优势了。”

“曼城有着统治力。我们经常将曼联看成英格兰的第一俱乐部,更何况曼彻斯特市。不过,曼城的扩张力真的很惊人,”对于老东家曼联的吸引力,目前担任Omnisports经纪公司招聘主管的兰格利的态度较为现实。

“在这个年代,曼城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竞技水平,”兰格利说。“他们没有(有如曼联的)历史,但历史也是有寿命的,现在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92班是啥。”

“曼联真的要认真想想怎么去重振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又要顾及到其他范畴,比如教育、(青训建设的)搬迁和交通方面,有很多环节都需要改造。”

曼联在卡灵顿的训练中心在2000年落成,2002年成为青训基地。

在弗莱彻摩斯,老头儿戴夫-霍洛克斯亲眼见证着那些明争暗斗的发生。“家长有时候尴尬地问我‘我的孩子已经跟曼城训练了,但曼联看到他以后也想要他,我该怎么做呢’。”

“我告诉他们两边都去试试,看看什么是最适合孩子的——是最适合孩子的,不是最适合你们的。你的孩子最享受什么?你的孩子最希望在哪踢球?”

“过往,更多的孩子会去到曼联,但这一代小孩并不知悉曼联的辉煌成就,1999年的三冠王在他们心中不意味着什么,他们根本还没出生呢。他们不知道缅因路球场(Maine Road,曼城老主场)在哪。因此,曼城现在的小粉丝比曼联多得多。”

“目前曼城真的很努力,他们在做正确的事,往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伊蒂哈德校园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你还能闻到那股油漆味,门框上的塑胶包装还没被弄掉。”

“曼联的AON训练中心的启用时间较长,但在里面你能感受到俱乐部的一切荣誉。走进大门,你会看到马特-巴斯比爵士(Matt Busby)的名言‘如果你足够优秀,那你也足够老练(If you're good enough, you're old enough)’。”

“在曼城,他们没办法展示这些历史传承物。我不是说他们永远都不能,他们肯定能,因为他们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要去媲美其他球队的成就,需要花上很长时间。埃弗顿的青训学院目前比曼城的成功,伯恩利的也是,”霍洛克斯对曼市双雄做出比较。

曼联的92班为人熟悉,但如今他们的青训质量已经受到曼城的冲击。

不过,如果拉什福德现在只有8岁,他最终又会不会披上曼联的红色战袍呢?兰格利做了个鬼脸。

“如果从基础条件来看,他(拉什福德)要考虑如何铺垫自己的前路,那得想想哪儿有最好的训练设施和接受教育的机会。目前应该是曼城占优,因为圣比德(所提供的教育资源),还有伊蒂哈德校园(青训资源)。”

“但是曼联梯队一直都为一线队培养人才,曼城在这方面还需要努力。当他们能够从世界上买来任何球员的时候,他们到底能不能提供这样的晋升机会呢?或许,年轻球员在曼联还是有更大的机会。”

“这个问题只有曼城自己能解答。到底瓜迪奥拉会不会像在巴萨的时候那样去提拔本土小将,现在还不得而知,”兰格利说。

这就是为什么这场曼彻斯特青训斗争的结局一直充满着不确定性。就算曼城成功吸引再多的小孩儿、挖掘到再珍贵的罕物,如果最终没有任何一人能进入一线队,那当中的意义何在呢?

上一位能够在一线队稳占席位的曼城青训产品是米卡-理查兹。而上一位为曼城首发上场的曼彻斯特本地人是迈克尔-约翰逊;那已经是2007年8月的事了,当时约翰逊19岁。

1989年9月,曼彻斯特人安迪-辛奇利夫在曼市德比中为曼城取得进球,自此后无来者。反之,生于曼市南部维森沙维区(Wythenshawe)、在弗莱彻摩斯俱乐部接受启蒙训练的拉什福德,在去年年仅18岁的时候就为曼联打进曼市德比的制胜球。

年少时,拉什福德被弗莱彻摩斯俱乐部培养;让他重新选择曼联还是曼城,他可能会犹豫不决。

“自从曼城被收购,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大,”拉什福德的恩师、弗莱彻摩斯主席霍洛克斯说。“而他们的成功带来了更多连带关系:聘用更多球探、到更多地方物色人才,并引进小球员。”

“加入曼城的小孩儿连绵不绝,他们的吸引力来源于诸多诱因。不过就我而言,我永远都不会觉得曼城能够媲美曼联在提拔本土球员到一线队的成就。从1939年开始,曼联的一线队阵容中都有着自家青训产品。”

这场曼市青训斗争,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上述提到曼城U14曾经9-0血洗曼联U14,这场发生于2015年11月的比赛并非没有参考意义的独立事件。3个月前,同一群曼城小球员(现为U15)再次以9-0狂砍曼联U15;同期,曼城U14队6-0大胜曼联U14,而曼城U13队则5-0击败曼联U13。

对于曼联92班成员尼基-巴特来说,这是无比惨痛的遭遇。在2016年2月取代前队友布莱恩-麦克莱尔(Brian McClair)成为曼联青训主管之际,他背负着沉重的任务。

然而,这场军备竞赛的真正陪葬品其实可能是那些小球员们。以下例子都似曾相识:一名踢了场好球的U14球员发现自己被全国性报纸大幅报道而不知所措;一名5岁孩子被多家俱乐部虎视眈眈地关注着,却面临在9岁前就被放弃的可能;一名举世奇才在梯队中逐层攀升,最终却发现一名国际巨星的到来彻底埋没了自己的晋升契机。葡萄成熟时?时机未熟透。

“一直以来,曼联的概念是:在一个孩子的早年发展过程当中,成绩并不重要,”前曼联球探主管德里克-兰格利说。

“(作为教练)你可以纠正(小孩儿)输球的姿态,但你总不能陪伴着所有孩子成长。你只能试着去培养个别的小球员,而你的终极使命就是将他带到一线队。”

“我宁愿利用大部分精力去改善这几名个别球员的不足。显然没人喜欢惨败0-9的结局,但最重要的是你从失利中学到什么;同时,你要向他们提出挑战,保证下次踢曼城的时候能够取得进步。”

到底怎么样才算赢得这场内战?可能要算算街上有更多的孩子穿上哪支球队的球衣,还是要数数有多少孩子被诱惑到青训基地呢?说不定在大比分赢得小德比后的骄傲程度也是标准之一呢。

戴夫-霍洛克斯的弗莱彻摩斯俱乐部多次为曼联输送人才,但如今大部分孩子们更愿意去曼城。

如果世事皆完美,通过这场曼市青训斗争,贫困小孩儿似乎得到了优质教育,而少年才俊能被世界级师资培养,自幼在泥泞地上踢球的孩子也可以享用世界巨星也在享用的一流设备;然而世事从不完美,稍微换个角度,你就能看到地区青年队的最佳人才不断被挖角,而小学校队的主力为了留力俱乐部比赛而不能为校队上场,最惨痛的莫过于那些曾被承诺一切,最终却一无所有的孩子。

回到曼彻斯特南部默西河河畔的小足球场,凛冽寒风依旧,老人独自坚守。一如既往,戴夫-霍洛克斯站在弗莱彻摩斯俱乐部的更衣室门前。

“算上前来踢比赛的球队,每个周六早晨这儿至少能有三四百个小孩儿在踢球,”老头儿说。“这是很美妙的事情,当你从更衣室内探头往外面看,那些小孩儿都很享受。”

“我们当然想跟所有俱乐部合作,我们想为孩子们争取最好的机会。有些孩子处于伯利(Bury,英甲)或者罗奇代尔(Rochdale,同英甲)水平。上赛季,斯托克城从我们这签了9个人。”

“如果曼城这么一支被庞大资金支持的俱乐部前来向你发出入队邀请,这当然是种很美好的认可。”

“撒越大的网,捕越大的鱼,不过令人厌恶的是大部分孩子最终都会被解雇。就像《X-音素》(X-Factor,才艺选秀节目)的海选环节一样,你们这几个能留下的坐在这边,不能留下的就坐那边去。没人能在要求别人离开的时候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他深深叹息,转身回到更衣室里。在寒冷的冬日,一场永无止境的曼彻斯特青训内战仍然在不断展开。


相关情报

发送给好友

分享至朋友圈